close
(天氣太熱,心情有點低落)

昨天帶寶寶去打預防針,醫生問走路走得如何?
答:還不會走路,不敢放手走。。。(接著問)。。。有沒有關係?家裡長輩總會擔心著。
醫生回答很妙:順其自然就好,反正人類最終是會走路的。

今天長輩電話就來了。
問:寶寶有沒有乖乖?
答:吃很多,每天晚上乖乖連睡12小時,白天也有小睡(暗示有睡好,大腦發育非常好),很愛研究東西,玩具都拆來拆去(繼續暗示寶寶很聰明),然後每天都在講話,哇哇哇講個不停。

問:你運氣好,寶寶好照顧(完全忽略阿慈努力訓練寶寶睡過夜和教養的辛苦,唉)。會走路了嗎?
答:不會,會扶著走幾步,就懶得走,一屁股坐下來爬。

問:太少給他運動,每天都關在家裡不健康。
答:(解釋)不要擔心,每天活潑亂爬,一天會自己繞圈圈爬十幾分鐘,才停下來。(沒講出來的:還會爬桌子爬沙發,厲害的很)每天下午也有帶出去散步。醫生說沒有問題的,醫生也說一般民間經驗是男生會比較慢走路

問:周末有帶出去吧!不要關在家裡。
答:(解釋)有,每個周末都有帶出去到處玩,(沒講出來的:每禮拜都上山下海,飯店都住過好幾間了,開車都開到公子都要抱怨了)

問:嗯....(找不到問題)....你們就是不肯給他坐螃蟹車,所以到現在還不會走路。
答:人家說坐螃蟹車比較不好,新聞都有報導(又試圖用其他長輩的話解釋之)他現在非常愛講話,聒聒講個不停,有人說先會講話,走路就會比較慢。

問:嗯,對啦,先會講話,走路就會比較慢!.......唉!就說叫你們把螃蟹車帶回家給他坐,就是沒有坐螃蟹車,所以到現在還不會走路....(驚!怎麼又轉回來?!)。
答:(試圖解釋)醫生說自然比較好,而且坐螃蟹車真的不太好,又危險,加拿大都立法規定不准小孩坐螃蟹車,也擔心O型腳啊。而且多爬對寶寶比較好,也比較聰明(沒講出來:在台南你要給他坐螃蟹車,我也沒敢說話,是寶寶自己哭著不要坐)

問:.....(沒聽進去).....唉!就是沒有坐螃蟹車,所以才還不會走路......(老人家啟動「跳針卡針之碎碎念」模式)..........(之後電話內容皆為申論螃蟹車對寶寶走路扮演著多麼重大角色,故省略之).....
答:......啊啊啊....(只好尷尬笑著)..........

唉!寶寶一天不走路,螃蟹車這件事大概會被念到天長地久吧!
(也許當時應該把後車箱行李都丟掉,把螃蟹車裝進車帶回家,就算不給寶寶坐,現在也不會被念成這樣吧!真是大大的失策啊,誰知道寶寶走路走這麼慢)

阿慈是不願意給寶寶坐螃蟹車,擔心O型腿等等問題,最主要家裡小不想放螃蟹車(走到哪都碰壁,何苦?又不想把桌子椅子都疊高,這樣太專注於孩子,而忽略了大人們的生活與放鬆空間)。
而且在家裡寶寶成天運動也夠多,每天爬來爬來,還爬上爬下。。。想走時,他也會扶著桌子/牆壁/爸爸媽媽搖搖晃晃地走著。現在寶寶也才剛滿一歲,醫生們也都建議順其自然就好。
(另一個實話:螃蟹車很大台又好醜,實在很不想要啊!而且擺哪裡啊?阿慈家是小小小公寓啊!)

那天遇到朋友,朋友說她的媽媽怪她說因為餵母奶,所以小孩長牙才長得慢。長輩說:母奶沒有營養啦!(實在太可憐了,這麼辛苦餵母奶的媽媽,還要把寶寶牙齒怪到她頭上)

阿慈覺得照顧小孩是件累並快樂的事,照顧者(爸爸媽媽)已經很努力地去找到[對寶寶好對自己也尚可]的生活方式。但是來自外界[過度的]關心和壓力,真的是很疲累啊。。。
媽媽們當然很樂意接受外界意見,阿慈也常常call out問前輩媽媽們,書架上的育兒書多到滿出來,努力在自己能力範疇裡給寶寶最好的,但是過於強勢與武斷的壓力式關切,真的讓每天疲於奔令的媽媽們覺得很疲累。。。

親愛的,我每天打營養食物泥給寶寶吃,每天記錄寶寶作息,讓寶寶睡眠起居正常,每天思考著如何讓寶寶快樂地長大,又要思考如何教養他才能夠在疼他與寵他中間抓界線............
所以,不要再問啦!!!!!嗚嗚嗚嗚....我是媽媽啊!我已經很努力了。。...><...

以下附上有關[螃蟹車]的兩篇相關報導。
當然阿慈不是要激起[要不要坐螃蟹車]的大戰(不是不是喔!拼命搖頭+搖手)
有媽媽要給寶寶坐螃蟹車,阿慈覺得ok(阿慈從來沒有對讓寶寶坐螃蟹車的媽媽說過半句反對的話)。每個人有自己的決定。每個人有對自己寶寶的考量。
只是提供各位參考,要用螃蟹車,注意時機就ok了。

(後記:後來聽到有坐螃蟹車的寶寶但仍然慢會走路的例子!!太好了,不要再怪我了..........)

感統問題/螃蟹車橫著走? 小心成感覺統合失調元兇 
【2005/11/30 Ettoday新聞網】【 記者蔣文宜/專題報導】

許多三代同堂,或是父母雙薪家庭,由於白日無法照顧小孩,因此多半會交由阿嬤等長輩照顧,一來為自己親人、二來又比較放心,不過卻時有所聞,老一輩阿嬤常會將孫仔放在螃蟹車,任其四處横走,也許只為圖個照顧方便,然而,小兒復健科醫師卻指出,在提早利用雙腳力量、缺少爬行的訓練之下,恐為造成日後感覺統合失調的元兇之一

先來看看,為什麼螃蟹車壞處多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楊佩瑜說,雖然醫學上並沒有真正做過醫學實驗對照組研究,但是,不難想像當幾個月的小孩正興高采烈的進入探索期,如果卻受限於只能動手敲敲、用腳滑行的小空間裡,對小孩的發展絕對沒有好處可言。她並指出,有5成以上感覺統合異常的小孩,多半是爬得少的結果。

不過,職能治療師張旭鎧則指出,坐螃蟹車未必百分百的壞處,不過,要看家長動機正確與否,比如許多長輩動機在於讓幼兒提早學走路,可能會使得幼小身軀過早承受身體重量,加上雙腳骨骼尚未發育健全,則容易導致O型腿。

所以,張旭鎧提出若以「七坐八爬」作為成長判斷標準,那麼8個半月到9個月大,才比較適合坐螃蟹車,甚至也有骨科醫師認為,10個月之後再坐螃蟹車更好。張旭鎧提出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若寶寶雙腳碰觸地面時,有反抗力出現時,就表示已有足夠力氣,再坐螃蟹車會比較適當。
但是要坐螃蟹車也有前提喔!他說,對於已經在學走路的小孩,1次最好坐不超過半小時,也就是螃蟹車只是輔助學走路的工具,其他時間,則必須讓小孩多爬行,或坐著自己動手玩,訓練其爬高爬低等,至於,若是將小孩成天放置於螃蟹車或嬰兒床內,常常在狹窄空間活動,則會對其感覺統合發展造成扼殺可能。

愈來愈多人知道,爬行對於寶寶感統發展的重要性。張旭鎧說,醫學界也普遍肯定爬行的好處,他舉例而言,爬行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手撐地的觸覺刺激,能夠建立手的肌耐力,有助於將來拿筆寫字的穩定度、不致容易喊手痠。

此外,爬高爬低也是種與環境互動的學習,爬行過程中視覺開始進行空間觀察,能提升未來學習上的專注力;匍匐前進的動作,鍛鍊到腹肌力量足夠,長大也較能坐得住椅子,不會出現有些媽媽常說自己的小孩好動、扭來扭去坐不住的情況

不過,若是有些幼兒走得早且快,爬行時間不長,醫師則建議,還是可以從玩過山洞的遊戲當中,或是藉由安全的遊戲設備,爬行玩溜滑梯等彌補,因為這些過程皆有助於訓練前庭平衡與感覺統合協調的發展。
http://www.ettoday.com/2005/11/30/327-1875802.htm



寶寶太早坐學步車 如揠苗助長
【2004/04/09 民生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加拿大宣布即起全面禁售嬰兒學步車小兒科醫師指出,站在嬰幼兒發育及預防事故傷害立場,家長太早讓孩子坐學步車,弊多於利;偶爾坐一下無妨,最好還是讓孩子自然地感覺統合、學習踏出人生第一步。
嬰兒學步車大多是針對孩子8個月大到1歲5個月學步輔助工具,早先還有專為嬰幼兒設計的學步小推車,目的在協助嬰兒用腳的力量支撐,推行前進。不過,也許設計失當或大人疏忽,嬰兒在乘坐學步車意外翻覆、跌落意外時有所聞。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沈淵瑤指出,嬰幼兒學步車導致的意外包括車輪外緣和底盤間隙太小,意外傷害頻傳,夾住嬰兒的腳趾或托盤上玩具反而成為嬰兒異物梗塞來源,也有座墊太緊而夾傷嬰兒的生殖器等意外;但較大的傷害則是過去曾發生多起小孩從樓梯上連人帶車摔下來,後果非常嚴重

為避免孩子坐學步車出現滑落樓梯意外,家長切勿放任小朋友橫衝直撞,應注意其行走動線。而且,孩子一旦坐上學步車,其活動範圍增加,更要全面檢查家中物品,最好將小朋友高度所可能觸碰到的危險物品,如熱水器、電器用品清空,以免發生危險。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坐學步車可加快獨立行走,但台大醫學院小兒骨科教授黃世傑則認為,學步車不過是滑動椅功能,而且此時嬰幼兒的肌肉、神經、骨骼協調、控制能力都還不夠,坐在學步車內,腳的力量不足以支撐、平衡,甚至還不一定能踩到地上,若偃苗助長,反而可能影響未來孩子走路的姿勢,例如O型腿或墊腳尖等後遺症

小兒科醫師認為,太早讓孩子乘坐學步車,可能會減緩嬰幼兒身心發展,既看不到自己的腳,也不了解如何掌握身體平衡,反而不如讓其順其自然地學走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