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閱讀之前,本篇為老王賣瓜自誇文(版主定時會發病請見諒),怕無聊者/不耻者請勿點入。

是的,瓜老師又來啦!
瓜老師今天要講的是寶寶副食品初體驗之「怎麼辦,我的寶寶他不愛/不想/拒絕試吃副食品」。

人說三折肱而成良醫。
身為曾在副食品苦海中浮沉的瓜老師,自然也研究出一些心得。

最近有些媽咪會問寶寶剛接觸副食品的問題,想說一直這樣重複打回覆下去也不是辦法。
所以瓜老師把一些自己的小經驗寫在這裡。
雖然不能保證說讓所有小Baby都能因此笑呵呵吃飯飯(如果那麼神,那瓜老師就可以直接申請十大傑出媽咪,順便出書還有當代言人撈一筆之類的)

只是希望能幫助剛接觸副食品而茫然無措的新手媽媽們,有個參考方向。
其他相關文章都放在[副食品嗯嗯嗯]分類裡:
另外,這裡也有些對新手媽媽的建議:
餵寶寶副食品的心得報告(8m17d)
至於瓜老師的超血淚奮鬥史有興趣,也可以點此瞧瞧:副食品奮鬥史︰謎底終於解開了!(8m12d)

寫在正文之前.......
嗯嗯。好啦瓜老師要老王賣瓜囉。。。。
首先,瓜老師要先跟為新手媽媽講一下為寶寶吃副食品這件事。
很多媽咪把餐椅買了,碗啊湯匙啊寶寶副食品食譜也買好啦,興緻勃勃地想要跟寶寶攜手邁入人生的新階段,卻發現寶寶居然沒有如自己想像的笑呵呵吃飯!只要一餵,寶寶就用舌頭推出來或者不肯吃。有時候明明寶寶很開心張口要吃,可是食物塞進去,寶寶卻只吃ㄧ口或兩口,就頭撇來撇去不肯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瓜老師要告訴各位新手媽媽,這是正常正常正常的啊!
育兒之路如果沒有這麼刺激,如何讓我們獲得豐富精采的人生!...啊!好像講離題了。嗯,當然也有運氣好得不得了的媽咪,寶寶開開心心吃任何媽咪準備的食物(那位媽媽一定上輩子造橋鋪路是個大善人,這輩子才能這麼幸運)。而大部分的媽咪應該都會跟瓜老師ㄧ樣,在副食品之路遇到很多挫折,拿著湯匙面對拒吃的寶寶流著眼淚(←媽媽的眼淚,不是寶寶的)無語問蒼天啊。

當然這就是瓜老師跌跌撞撞之後,為什麼努力在這裡囉囉唆唆,想把心得給留諸於世,只希望後面的媽咪不會這般辛苦。如果好好耐心的引導,每個孩子都能快樂的吃飯,媽媽也能快樂的餵飯(後者才是重點,沒有快樂的媽哪來快樂的孩子)。
但是不管怎麼樣,一定會有摸索期,摸索期根據寶寶難搞程度/媽媽領悟程度/樂透中獎幸運程度有長有短,大概是半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就算你是照瓜老師的建議去做,或者你找到一本好的育兒書,或者身邊就有經驗豐富的褓母,別人的經驗只能幫助你縮短摸索期,但不管怎麼樣都是得經歷這段摸索期,因為每個孩子口味/喜好/怪癖還是會有稍稍不同,每個新手媽咪還是得在錯誤中嘗試,去摸索自己孩子的口味。所以把耐心拿出來吧!熬過去就海闊天空了。

什麼時候可以餵寶寶副食品?

有些育兒書是建議四個月,因為四個月大嬰兒的腸胃才發展成熟,能夠消化母奶之外的食物,之前寶寶連水都不能多喝(因為腎臟未發展成熟,無法代謝過多的水分,而產生水中毒...注意:不是不能喝水,是不能喝過多的水,如果是餵母奶,可以一滴水都不用給,如果是餵配方奶,就請遵從奶粉說明適度給寶寶喝水)。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作者是認為會流口水就可以給寶寶吃副食品了。國內醫師通常是建議六個月,這些只是大約的時間表。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一書中,寫了蠻具體的建議,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寶寶是否可以使用湯匙餵食,不只取決於年紀,在開始餵副食品前,必須確認寶寶有下列徵兆:
。能在大人協助下坐好。
。他的視線能夠準確地跟著湯匙。
。他能準確盯著東西看,並且抓住,然後往嘴裡送。
。他對其他人的食物感興趣。」
(摘錄自: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頁129)


當然大家不用這麼緊張地看特徵(誰這麼認真啊),原則上是到了六個月,大致上就可以給寶寶開始試吃初體驗了!因為寶寶早就開始盯著媽咪吃飯流口水了。

第一件事:放慢腳步,尊重你的寶寶
不管是四個月還是六個月開始吃副食品,請把各位這兩字寫在手心:只是練習練習練習。

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媽媽應該專注在[讓寶寶學習吞嚥]這件事,而非吃了多少或營養是否均衡。

是的,請各位媽媽不要緊張,想說寶寶到底要吃多少才對?總是想多硬塞寶寶幾口。請記得:[一
開始寶寶僅是學習吞嚥的行為,不是要從副食品去攝取營養。](來人啊,把這句話裱起來掛在牆上)

六個月前的寶寶還有舌頭推開異物的本能反射反應,所以寶寶把食物推出來是正常的。
甚至於有小顆糊狀食物,還會引發寶寶的嘔吐反應。
這是大自然給寶寶自我保護的機制,寶寶現階段還不太會吞嚥,所以寶寶本能覺得有危險的就會一律吐出來(還會連之前喝的奶都一併吐出來,那時好不容易餵厭奶期寶寶成功喝奶的阿慈,覺得超超超可惜----厭奶耶!還給我吐掉這麼多!早知道餵的時候多注意一下)

所以我們只是試著給寶寶學著從湯匙吃食物。
另外,這階段副食品要給很稀很稀,蔬菜泥都要磨得細細滑滑,不能夠只是搗碎而已,一定要用攪拌機或食物調理機打成細細滑滑的才可以,不然寶寶會認為有異物感而拒絕吞嚥。所以一開始大家也會建議用地瓜泥、南瓜泥、馬鈴薯泥這些煮熟後一壓就能細細滑滑的食物。

另外,由於寶寶有把非流質食物吐出的反射本能,
所以在初期,糊狀的、稠狀的,如直接餵黏膩的香蕉泥是不會獲得寶寶青睞的,而纖維很粗氣味重的蘋果泥,也會被寶寶拒絕(詳請參考:副食品︰HIPP蘋果泥試吃&突破蘋果卡關KO!!(9M29d) ),如果你真的這麼想用蘋果泥,就要用食物調理機去把他們打得細細滑滑的,只用研磨版磨是不夠的。

如果給很稀的流質食物,寶寶還是一直不肯吃你給的東西,那就休息一兩個禮拜。
「現在的小兒科醫師一致認為,副食品絕對不應在五個月之前開始,有些寶寶要到七個月大才『發育成熟到可以用湯匙』。如果不確定,最好再等一下,不要苛求你的寶寶。」
(摘錄自: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頁129)


尊重你的寶寶就是允許他自由發展,嬰兒不是機器人,不是育兒書說六個月吞嚥能力發展成熟,他就真的發展成熟了。每個孩子有快有慢,不要去想隔壁阿嬤的孫女六個月就能嗑一碗食物泥,怎麼自己的寶寶連吃都不會吃。如果寶寶一直用舌頭把食物推出來,不會吞嚥,那是他的身體還沒發展出這樣的生理能力,並不是媽媽每天多訓練幾次就能成功。

孩子會有他自己的進度,你要依照他的接受度去循序漸進,也不要用自己大人的角度去衡量寶寶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而強逼他。反倒是用餐規矩和正確的飲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件事:檢查你給寶寶吃什麼?
給寶寶的初體驗的副食品初期,口味要淡,食物泥要稀不要稠、不要糊,要清爽。
把坊間寶寶副食品食譜通通丟掉吧,瓜老師不死心陸陸續續買了四本(還在書局查過N本),除了一本比較有用外,其他幾本超級不實用,瓜老師常常在想那些作者到底有沒有養過孩子?還是他們的孩子都這麼[好嘴道]吃什麼都笑呵呵?不然就是年代久遠時間美化了她的記憶吧,那些漂亮食物在副食品初期根本不可能獲得小寶寶親睞的。

你要設身處地去想,小寶寶從小就是喝母奶或配方奶,喝了幾個月,他也沒有接觸過其他口味的食物,遇到不同口味,當然就覺得那不是食物,食物泥一開始一定要接近母奶溫溫甜甜淡淡的感覺。

如果你家寶寶跟我家寶寶一樣難搞,瓜老師要告訴妳,對於六個月的寶寶香蕉泥/蘋果泥通通不行的,氣味通通太重了,一開始用[米精+母奶]調得稀稀去餵寶寶就好了。接下才慢慢加入一點點蔬菜泥(例如胡蘿蔔、甜椒泥、南瓜泥)變成[米精+母奶+蔬菜泥]。寶寶慢慢接受習慣後,就可以把稀釋的液體改成水,不用母奶,改成[米精+水+蔬菜泥]。
(米精是比較方便的選擇,或者是用熬粥後放冷後上面那層膜去代替,不是粥喔!現在就給寶寶吃粥那就太趕進度了)

重點是以清爽為主。比如說:清甜的高麗菜泥、南瓜泥、葫蘿蔔泥等都能使食物泥比較清爽與帶點甜味。

第三件事:副食品初期-實驗實驗實驗實驗,培養媽媽的直覺.....

[米精+母奶]初體驗後,就是大實驗的時候囉,也就是最前面講到的[恐怖摸索期]來囉!
(也是呆頭新手慈當初育兒書看到昏頭昏腦的地方)

這部份就是要把食物們陸陸續續介紹給寶寶的過程,得一樣一樣慢慢來。
因為這是一件大事,所以育兒書和寶寶健康手冊都把[副食品初期試吃階段]寫得很繁複。瓜老師只能說加油加油,不要焦慮,一步一步慢慢來,除了去歸納寶寶愛好的口味外,謹慎代價是寶寶的健康少過敏的體質,以及寶寶的終身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醫學研究指出,延後高危險群寶寶接觸可能過敏食物的時間,當寶寶長大自身抵抗力成熟,一些原本會引發過敏的食物就能安心食用。反之,如果提早接觸過敏食物,未來一生可能也都會對該食物產生過敏現象。所以食物得一樣一樣,從少到多的慢慢給寶寶試吃。

最新研究則又推翻此理論,認為提早給食物泥,反而能增加孩子對該過敏的耐受力。
(醫學界呀!請你們確定一下到底要怎樣好嗎!)


阿慈是認為如果爸媽兩個都沒有過敏史,那就可以擇中試快一點。過敏反應最快也要一天才看得到,所以每樣食物試個一兩天,就可以OK繼續往前走了。(瓜老師就常偷吃步,有些很安全的食材就直接給寶寶吃下去,沒有像醫生或書本建議的那麼謹慎)
但是我家寶寶對米精(人工)非常容易長紅疹,所以瓜老師餵米精就比較謹慎,換了三家牌子,才找到寶寶不過敏的(貝康出局、HIPP出局、小鹿班比出局,貝比卡爾OK)。

前一段已經提過,一開始先給寶寶吃米精+母奶(或配方奶),這樣寶寶比較不會抗拒。

原則就是:給寶寶適應的時間,先用單一食物去慢慢試,少量的試1-2次,寶寶沒有長紅疹或過敏就是過關,然後再來就可以混合兩種食物。

如果超過三天不長紅疹(小小的,兩三個,洗澡比較容易發現)接下來,你可以先試香蕉+米精+母奶。然後就可以試地瓜+米精+母奶,OK後就把地瓜換成南瓜、米豆等等(澱粉類)。然後就可以跳到蔬菜類,試米精+母奶+胡蘿蔔。這時因為蔬菜都比較甜,你就可以試著不加母奶了。變成米精+胡蘿蔔、米精+菠菜...以此類推。(這中間食物泥覺得比較不甜時,例如米精+菠菜當然不會甜,你就可以加香蕉,或者你已經實驗OK的甜蔬菜去調整味道....這時就是瓜老師所指的香蕉萬能的地方,有些蔬菜泥太澀,加點香蕉去調和,寶寶就會吃得很開心。不喜歡香蕉的孩子,可以改用蘋果泥去調和)你在試的過程中,也可以開始試著不用米精,而是改用白飯+米豆,或者改成五榖米會更好吃健康。

其實依照醫生或書本建議的食材就非常安全,很少會造成過敏,媽媽們可以看情況偷吃步。

而這段時間也是媽咪抓寶寶口味的時候。媽媽抓到寶寶偏愛的口味,才能會在往後的日子都讓寶寶天天吃飯笑呵呵(所以很重要啊啊啊!)。
這段試吃過程,聽起來麻煩,其實做起來還蠻輕鬆的。
一開始在試口味時,是煮熟後分開打成泥,例如米豆+白飯泥、葫蘿蔔泥、菠菜泥、高麗菜泥等,然後再混合給寶寶吃(以免混合後寶寶不愛吃,整鍋要倒掉很浪費),然後就混合在一起打,去抓寶寶愛吃和不愛吃的口味。

不管是寶寶愛吃吃得多的食物泥,或者搖頭不吃的食物泥,都請媽媽自己也要吃吃看,用舌頭去記憶,用腦袋去推理歸納,寶寶是因為加了某項食物不愛吃呢?還是某種食物讓食物泥口感不佳而不愛吃?

副食品中期,抓到寶寶口味後,就是出運的開始啦!相信你就會發明出很多偷吃步,這時候瓜老師只要五分鐘就能準備好食物泥給寶寶吃。這方面相關的文章請參考:
餵寶寶副食品的心得報告(8m17d)
經驗分享︰我家寶寶愛吃的食物泥-入門版(9m25d)
經驗分享︰大食怪副食品進階版-食物泥派(12M09d)
(或者參考[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從O歲開始II-教養第一、二歲的孩子]兩本書)

到副食品後期,寶寶牙齒或吞嚥能力進步了,就能吃氣味濃的食物或者濃得不得了的食物泥,軟質的成人食物也能吃了。
當然那時候各位新手媽媽都已經是進到[隨心所欲]的老鳥階段,就不需要瓜老師任何建議了。

第四件事:次數與分量?
六個月大的寶寶剛開始吃副食品,份量上,餵了一、兩小湯匙就可以了,百歲醫師建議份量好像是20c.c.(確切數字阿慈忘記了,反正就是非常少)。因為剛開始的目的不在於完全取代一餐,而是讓寶寶先適應湯匙以及新食物。

寶寶現階段的副食品並不是取代喝奶(只是慢慢讓寶寶轉換開始吃半固體食物),餵副食品那餐還是要餵奶。之後等寶寶長大且副食品吃的量夠多,才會逐步取消餵奶次數。

故次數上,每天吃ㄧ餐副食品就可以了,選擇白天其中一次用餐時間,在寶寶喝完奶後餵副食品。
寶寶接受副食品後,就可以改成兩次喝奶後加副食品。
最後改成白天有三次喝奶後加副食品。

然後再把次序掉過來,改成先吃副食品再喝奶(是的,副食品吃得足夠後要逐步斷奶了)
這時候的寶寶,吃完副食品有的寶寶(像我家妹妹)會直接拒絕喝奶(真乾脆),我家寶寶則是給奶就喝,不給也一副忘了這回事。(我家寶寶是11M白天斷奶)

註:如果已經到副食品中期,寶寶還是吃得很少很少,可能你煮的口味真的不太符合寶寶的喜好,請跳回試吃期(通常食物泥中多加點甜而且清爽的高麗菜泥,比較怕青菜澀味的Baby則是增加南瓜泥或香蕉/蘋果泥的分量,寶寶應該就會吃得多。)

第五件事:參考步驟
再怎麼建議各位媽媽要按照自己孩子的進度去走,但是新手媽媽總是希望有些範例可以依循參考。簡單來說,副食品發展情況為如此:
剛開始吃副食品,先餵母奶再給副食品。
1-(1)4-6個月,
副食品從一天一餐(孩子練習吞嚥)。一開始份量一點點,就幾湯匙,只是讓孩子練習從湯匙吞嚥液體,此時孩子可能還不習慣吞東西,舌頭還會不知道擺哪裡的感覺,寶寶張口把小湯匙餵食進去後稍稍停留,讓孩子自然而然學著閉嘴吞嚥。
孩子會吞嚥後,份量大蓋約1/8碗,吞嚥情形不錯後,再看孩子吃的情形,逐步加份量,變成1/4碗、1/2碗。

7個月/單餐吃得不錯,可以好好吞嚥半碗以上,一餵就會主動張口吃飯,即可改成一天吃兩次。(月齡只是參考,看自己孩子吞嚥情形,不用執著於月齡大小)
如果上下門牙冒出來了,飯後可以給寶寶牙餅,讓他開始練習啃啃食物。


準備要逐步斷奶了,便可以改成先餵副食品再餵母奶。
8-9個月/單餐吃得不錯,可以開心嗑掉一碗8分滿的食物泥,可以著手改成三餐。此時也可以改成先餵食物泥再餵母奶。餐距也可以拉長至4.5-5.5小時。
當改成三餐後,你會發現孩子主動某餐會斷奶,或對奶的需求比較少,就可以著手斷奶。
記得奶喝少了,也要開始給孩子水杯,讓孩子吃飯時以及平常時候開始喝水。

斷奶的方式很簡單,挑選白天固定某一餐餵完食物泥就不要再餵奶。接下來再改成兩餐餵完食物泥不餵奶,最後白天就全數斷奶。斷奶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步增加食物泥的分量(有的孩子則保持原有份量)。提醒一點,在這個斷奶過渡期,孩子睡前奶會變得喝非常多,去把白天沒喝到的份量補回來。所以睡前奶一定要準備比過去來得多,讓孩子喝飽。

注意:有些孩子斷奶斷很快,像我家妹妹到這個階段是直接拒喝,怎麼餵也不肯喝奶。故如果你不想這麼早停奶,想多餵母奶,可以某一餐改回先餵母奶再餵食物泥或者一天之中找個空檔再餵一次母奶。

注意2:這段期間如果想要持續保持母奶的充盈,自己得在白天定一個固定時間擠出奶,或者夜晚固定一個時間擠奶,這樣讓身體至少一天有兩次母奶的擠出或親餵,身體比較不會驟然沒奶,讓你追奶追得很辛苦。

點心方面,瓜老師ㄧ向不建議給點心,但是水果則是不在限制範圍,給的時間點就是吃完食物泥後。
當孩子牙餅啃得不錯,可以豪氣地大啃特啃,而不是皺著眉頭含米餅含半天。那就可以再進一步測試孩子咀嚼能力。
9個月後(還是要看孩子咀嚼能力,牙齒發育狀況,並非月齡),可以開始給孩子試吃咬一咬就會爛掉的食物,例如很薄的香蕉片。或者一些麵粉製品而且很容易用口水融化的食物,例如烤土司條、牙餅(條狀且輕巧,方便寶寶手拿的食物)。要注意一點,這種食物的特性就算寶寶不能用他的門牙咬得很碎,也能嘴巴含一含,口水就能把食物變成爛糊糊一片,這樣子才能降低讓寶寶有嗆到/噎到/擋住氣管的危險。故選擇前提就是「吃ㄧ吃就會爛成一坨」的食物。

10-11個月,已經是三餐+睡前奶。
標準說法應該是:三餐與一餐奶。有些媽媽怕睡前奶難戒(也的確比較不好戒),會改成每天的這餐奶是白天餵。至於這餐奶要何時戒掉,就隨各位媽媽的高興,像阿慈老大是一直到1Y3M才決定戒掉最後一餐母奶。

一歲之後,跟大人一樣吃三餐食物泥,喝奶則是可有可無。
食物泥飯後的點心方面,可以給更多軟質的食物,例如香蕉、木瓜、櫻桃、去皮的葡萄、地瓜,烤好的吐司邊也是阿慈常給的點心,經濟又實惠。

你可能的疑問:真的需要斷奶嗎?
喝配方奶到底要喝到多大,仍然有正反兩派說法。
很多媽媽都不敢斷奶,因為過去週遭的孩子都是一直喝一直喝,配方奶廠商也推出好多種階段奶粉,暗示喝到四、五歲,喝到孩子國小都是常態,好像孩子必須這樣才能補充營養。

所以很多媽媽聽到阿慈「1Y3M幫寶寶斷母奶後,就不再給寶寶補充任何配方奶或成長奶粉」覺得太不可思議。

阿慈不反對各位繼續餵寶寶喝配方奶,這是個人選擇問題,但在此阿慈提供另一種看法,提供各位做參考:
母奶的確是最近流行起來的,過去曾經有一段時間,鼓勵媽媽們打退奶針,讓孩子們都喝配方奶,很多想餵母奶的媽媽,還會被打壓。到最近醫學界才修正這樣的作法,而改成鼓勵母親們餵母奶。從這裡可以看出過去依循的慣例,不一定是正確的。

回到喝牛奶這件事來說,阿慈從小學到也是牛奶是營養的,牛奶是鈣質的來源,要不是每次喝牛奶就一定鬧肚子痛,阿慈一定從小積極喝牛奶好讓自己長高。但是查看歷史發現,一九二零年代末期起,美國的乳品業者逐步用各種方式讓大眾認為喝牛奶是健康而必須的,在這之前,美國人並沒有喝牛奶的習慣。所以喝牛奶真的是必須的嗎?

阿慈是自然母乳派,因為看了「牛奶、謊言與內幕」這本書的關係,所以寧願讓孩子健康也不追求喝得白白胖胖,牛奶的成分是給小牛成長而設計的,要小牛短時間內快速成長(一頭夏洛利牛體重在五個月內成長五倍,一年後增加八倍,但一個小男孩要到八歲時,他的體重才是他出生時的八倍),我們孩子又不是小牛,嬰兒需要的營養成分是什麼?跟小牛一樣嗎?有沒有想過呢?除了可以快快長高長壯外,牛奶能給嬰兒其他發展大腦、器官的真正所需嗎?

很多前輩媽媽打包票,自己孩子喝奶抽高好多,牛奶對孩子的確能夠快速成長,可是之後呢?
研究發現喝牛奶的確能讓孩子長得壯,身高抽高,但這真的是好的嗎?陸續有些研究指出牛奶可能是貧血、骨質疏鬆的導因,另外還有研究指出「長得高又壯同時,也可能提高了致癌率」(參考「牛奶、謊言與內幕」,頁156-189)。

先不管營養界的研究爭論,小牛大概一歲後就斷奶,之後就不再喝奶。為什麼我們卻拿這牛奶餵孩子餵到三歲?餵到五歲?廠商在奶粉裡面宣稱的那些營養含量,真的喝進肚子就能讓身體完全吸收攝取嗎?家長灌孩子牛奶,恐怕是灌心安來得居多。

而阿慈常看的兩位馬偕的小兒科醫生(其中一位是院長)也提到,孩子一歲就可以斷奶了,因為三餐才能給孩子均勻的營養,配方奶或母奶都已經無法完全提供孩子一天所需了。百歲醫師(丹瑪醫師)的建議則是更早,她建議7個月大就可以斷奶了,而奐均(「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作者」)則是建議在寶寶10-11個月斷奶。
我個人則是11個月幫寶寶斷白天的奶,只留下睡前這餐親餵母奶,一直餵到1Y3M。其實你會發現當孩子三餐食物泥吃得很好時,睡前奶也會開始降低份量,不再像過去一口氣喝得很豪氣(我家寶寶睡前奶曾經一口氣喝到270ml,大瓶奶瓶也不夠裝),而最後期阿慈是採親餵的方式,而身體也會自動減少母奶產量。
至於寶寶的最後一餐斷奶記錄請參考:
斷很大︰終於下決心幫寶寶斷最後的睡前奶(14M28d)(含寶寶含淚斷奶十天流水帳日記)

第六件事:用餐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保持愉快的心情,不管寶寶有沒有吃完你預定的分量,都要稱讚寶寶有乖乖吃飯。
發現寶寶在磨菇、不肯張口,就不要跟他磨,跟他說:[寶寶不吃了喔,那我把碗收起來囉],摸摸頭稱讚寶寶,然後輕快的把碗盤收起來。也不要再加一句:「吃這麼少不乖喔」
永遠都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件開心輕鬆的事。
(這就跟引導寶寶乖乖睡覺一樣:就是不要讓寶寶認為睡覺是件懲罰或苦差事。)

阿慈一直認為寶寶吃飯優先次序是:
  正確用餐規矩與氣氛>正確飲食習慣(吃得營養均衡)>吃的多寡

而且這三次序是有相關聯的。如果前兩項做到了,寶寶自然吃得夠多夠健康。

打個比方來說,與其你一直念著要孩子努力工作賺錢,如果你養成孩子勤奮工作以及理財觀念,不用叼叼唸,孩子就會獨立生活、努力工作。把底子打好,長出來就是美麗的花朵。

一路走來,瓜老師覺得沒有偏食的孩子,只有養成偏食習慣的父母。為了要求寶寶多吃幾口,就答應吃完飯可以喝果汁、吃零食,或者擔心孩子沒吃飽,每兩三個小時就繼續補餵剛剛沒吃完的飯;有些媽媽抓著奶瓶整天追孩子,有空就趁機多餵幾口;或者孩子手中總是有零食可以吃,或者給個牛奶,餅乾讓自己心安,這些都是養成孩子錯誤的用餐認知。這些都是暗示孩子每一餐不用認真吃飯,反正等等就有東西可以吃。

如果父母供應固定時間的三餐,再額外加上一到兩次的點心,而且要坐在餐桌才能給的話。寶寶錯誤讓人頭痛的用餐習慣都通通解決,吃飯時間越規律,寶寶越能學習到吃飯時間要好好吃飯。

第六件事:給寶寶正確的食物
副食品的口味嘗試是由淡至重,先蔬菜才水果,千萬不要餵果汁。
水果比蔬菜甜,所以次序上要先給寶寶試吃蔬菜,副食品初期寶寶如果先吃甜度較高的水果,對蔬菜接受度就大大降低了,這點一定要注意。
而寶寶的食物都是給食物的原味,不用加鹽不用加糖,這對寶寶味覺是好的,對寶寶身體也是健康的。常常大人會把自己被外食慣壞的口味加諸在寶寶身上,覺得沒鹽沒糖怎麼吃得下去?
其實食物的原味就是美味,而且從遠古時代人類飲食不會添加這些調味料。
寶寶長大後,要吃糖吃鹹的日子多的是,現在先給他們最純淨健康的食物吧!

瓜老師餵寶寶這麼久,寶寶吃得笑呵呵,都不須要加調味料,食物天然就有自己的味道,肉的香味、蔬菜的鮮甜、水果的酸甜。

另外,瓜老師覺得應該把寶寶果汁通通給丟掉,這些廠商實在害人不淺,寶寶一但喝了果汁,其他食物就會不愛吃了,研究指出精緻糖的確會讓人上癮。就算是寶寶專用的零食餅乾,廠商為了適口性,還是都會加過量的甜鹹口味。由於市售果汁(就算是寶寶專用果汁)都需要經過高溫加熱的步驟(因為要殺菌才能長時間保存),水果最珍貴的酵素在加熱中早已破壞光了,給寶寶喝,實在是壞處大於好處啊!

而零食和果汁都會壞了寶寶的胃口。
「...糖會干擾自我調節和自然產生的饑餓感與飽足感,因此造成我們無法吃下太多食物。」
(摘錄自: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頁63)

「請不要無限量地供應果汁、牛奶或可可給孩子。喝太多飲料經常是到了吃飯時間還不餓的原因...水是最佳飲品。不要給一兩歲孩子喝汽水,將來也只有在例外情況下才供應」
(摘錄自: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頁144)

第七件事:關於吃飽這件事
只要父母給寶寶正確的用餐態度以及規律供應用餐(小寶寶是四小時喝一次奶,吃副食品穩定後是改成一天三餐)。請你相信寶寶就一定有吃飽
就不要每天鬼打牆卡在擔心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這件事。
所有醫學書都苦口婆心的証明了:對於吃飽這件事,孩子本身有「內在調節能力」。
所以不要擔心孩子吃太少了(雖然瓜老師知道很難)
如果孩子瘦那是他的遺傳基因造成,不是你多硬餵幾口就能變胖。
你的焦慮只是造成寶寶的壓力,並不能讓寶寶多吃幾口。

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
每個寶寶的活動量和食量都不同,媽媽提供的食物種類也不同,實在很難量化份量,像是熱量高的食物會讓寶寶吃得少(因為寶寶本能會攝取固定的熱量)。
判別方式就是如果餵完寶寶還一副想吃的樣子,例如寶寶眼睛盯著媽咪手中的碗,或者湯匙伸過去寶寶就張開口,你就可以再補餵寶寶,然後下一次做比較多的份量試試看。

如果固定時間進餐,寶寶每餐份量大致一樣,但也不是每餐都能吃到一定的分量,這點跟成人有點像,有時候寶寶會突然某幾天都食欲不太好,只吃半碗,有時候會突然幾天食欲大增,吃比平常還多,吃到一碗半。
孩子本來就有快速生長期,像是喝奶時有追奶期一樣。

遇到這種情形,副食品初期寶寶食物比較簡單,就是[米精+水+一點點蔬菜泥],瓜老師就會馬上再做一些補餵寶寶。到了副食品中、後期,瓜老師則不補餵(因為就算有多的食物泥直接舀進碗裡,寶寶還是只吃兩口就不肯吃了),所以瓜老師會直接飯後給寶寶吃土司這種稍稍可以代替正餐的非零食食物。下一餐稍稍提早並加多份量。

接受寶寶吃的份量
孩子每天攝取的食物份量是一定的,並不是你多餵他就能如你所願的吃更多。
每兩小時就補餵飯或給點心,只是讓孩子每餐吃得更少。結果算起來一天的總食量還是一樣的。

強制給食物的結果,最後也許真的能讓孩子變胖,但是也破壞了孩子本身的自我調節能力。
阿嬤們有很奇怪的觀念,只要看到孩子們在吃東西就很開心,結果就不停地塞食物給孩子。
(瓜老師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爸媽都不胖,但在阿嬤的積極餵食、引誘餵食下,三個孫子到國中、高中,一路走來全是壯壯的大胖子,小時候圓滾滾很可愛,但是胖子長大就不可愛了啊!現在那位阿嬤逢人就說她很後悔,但是已成定局也來不及了。)

如果這位悲情阿嬤的故事還沒有嚇到你,那瓜老師只好告訴你瓜老師的親身經歷...
其實瓜老師到寶寶一歲時,也突然掉入鬼打牆的範疇裡。
想要讓寶寶多吃ㄧ些,結果最後反倒是寶寶越吃越少,媽媽也快發瘋。。。
事情始末請參考:
副食品的坎站(上集)-厭食期!?副食品叛變記之寶寶不肯吃飯(含破解法)(13M17d)

副食品的坎站(下集)-厭食期!?副食品叛變記之寶寶不肯吃飯(含破解法)(13M17d)

另外,瓜老師也有寫了一小篇媽媽敗家...不是...是有關副食品需要哪些機斯頭,
請點:副食品的機絲頭建議書(15M22d)

媽媽們的參考書:
瓜老師在這裡自賣自誇,其實很多觀念都是偷學書裡或醫生說的啦!前兩本書是阿慈主要學習副食品的參考書,當然最大引導者還是媽媽幫首領瑾(瑾還看了[百歲醫師說]的英文版,太厲害!)。第四本是後來阿慈發現寫得還不錯的副食品的專書,也推薦給大家。
1.[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如何出版社
2.[從O歲開始II-教養第一、二歲的孩子]/學園出版社
3.[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天下文化出版社
4.[健康寶寶副食品全書]/積木文化出版社

進階版:
這是有關食品營養與健康的書籍,雖然沒有直接點出如何給寶寶吃副食品,但是卻能得到不少好的概念。
1.食物的真相/商周出版社
2.不生病的生活/如何出版社
3.該給孩子吃什麼-健康決定幼時飲食/世茂出版社
4.台灣蔬果生活曆/天下文化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