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阿慈不喜歡說謊呼嚨寶寶(耍心機是一回事,但編謊言是另一回事)
遇到事情,阿慈一定是跟寶寶好好解釋清楚。

因為阿慈認為這才是長久之計。
和小孩之間建立的信任,才能在日後日子裡繼續讓寶寶心服。
育兒之路要走直線,不用想盡理由去拐騙寶寶。
所以當阿慈跟寶寶解釋事情時,寶寶也總能半聽半懂的接受-因為後來事情發展真的就如媽咪所說的那樣。

像是公子要出門去,寶寶自然一見把拔要出門就要哭。
公子原本作法是跟傳統(長輩)做法一樣:偷溜或者用騙的。
最後就會看到「發現把拔已經偷溜」的寶寶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在門口哭。

這時候阿慈一定叫公子回來。
讓公子跟寶寶揮手掰掰,然後阿慈跟寶寶說:「寶寶,把拔要出門去,跟把拔掰掰,把拔去買個東西/倒個垃圾/辦個事情(實話實說公子出門的原因),等會/一小時/天黑黑就回來。(時間也是端看公子要出去多久,老實跟寶寶說,不會騙說很快回來)」並且強抓寶寶的手跟公子揮手掰掰。

通常跟公子說掰掰後,寶寶就會乖乖接受把拔出門這件事,乖乖跟公子說掰掰,然後回到客廳玩耍(這點倒是非常神奇)。

早期寶寶得媽媽陪著,然後跟公子揮手掰掰,才行。
到後來,公子出門跟寶寶說掰掰時,媽媽沒有陪在身邊,寶寶也能盡量不哭鬧了。


再舉一個例,寶寶一歲五個月還是四個月大時,晚上因為被蚊子攻擊而不好睡。
阿慈只好幫寶寶床鋪掛上蚊帳。
沒見過這玩意兒的寶寶,一見當然大哭,不肯床舖被這「白白、奇怪的玩意兒」套住睡覺。

起初兩天,阿慈都得趁寶寶睡覺後才套蚊帳,然後又要早起幫寶寶把蚊帳拿開,然後才能回床上睡回籠覺(以免寶寶清晨半夢半醒看到蚊帳又哭而早起讓阿慈不能賴床)

後來阿慈覺得這樣也實在太麻煩了。
於是有一天晚上阿慈就跟寶寶好好說明:「寶寶,你睡覺都會被蚊子咬睡不著,蚊子就是那個嗡嗡嗡(怕寶寶聽不懂又改說法,想說寶寶晚上睡覺一定沒有看到蚊子,但一定有聽到嗡嗡嗡的聲音,這樣講寶寶比較好瞭解),蚊子嗡嗡嗡會咬你,你就會癢癢不舒服,不能睡覺。所以媽咪要用那個白白的蚊帳掛起來,這樣你躲在裡面就不會被嗡嗡嗡咬了,好不好?」

寶寶點點頭。

阿慈心想這麼大段話,寶寶到底有沒有聽懂?(當時寶寶還很小)就問:「寶寶你知道媽咪在說什麼嗎?」
寶寶又點頭。

慈:「那蚊帳在哪裡?」
沒想到寶寶真的把手指向收在床鋪旁的蚊帳(小孩對事情的理解力真的超過大人想像)。

放寶寶上床,阿慈又怕寶寶忘記(這年紀的孩子記性很短),又提早跟寶寶講了一次蚊帳的功用,並預告等等要放蚊帳。結果寶寶真的不再哭哭排斥蚊帳,反而是乖乖地躺著,充滿興趣的看著媽咪左拉又拉的把蚊帳拉好。

反正總總的總總,讓一路走來的阿慈相信:只要在合理範圍內,只要告知清楚,寶寶就會理解而乖乖接受。
不過這樣的原則,最近也有踢到鐵板
(是啊,寫這麼久終於寫到標題,阿慈也真有夠囉唆)

我們家寶寶晚上睡覺步驟大致是如此:
●洗完澡、刷牙、換上衣服。
●抓水杯,爬上嬰兒房的大床,等著聽故事,並跟公子說「掰掰、晚安」和「嗯~掰!」(就是KISS 掰)
●躺著聽媽咪講故事(現在床邊故事,已經被偷懶慈由三本又降成1-2本而已,幸好寶寶不計較)
●只要阿慈一說:「好了,講完了」。寶寶就會俐落地翻身起床,然後說「抱~抱~」。
●阿慈抱起寶寶,寶寶會把臉窩在媽媽的肩窩(很幸福的樣子),然後阿慈會編個四五句歌詞的歌,邊搖邊把寶寶放上床去。
●然後幫寶寶穿睡袋,給熊熊(寶寶拿到熊熊,就會心滿意足翻身準備睡覺),蓋被被,拉蚊帳,放音樂。
●媽咪親親寶寶,說晚安,然後關門出房間。

一切是如此順利美好,每天幾乎都是一樣的步驟,然後寶寶就會安睡12個小時到隔天早上九點。

但近來幾個月發生一件「睡覺倒退嚕」的奇怪現象
:原本乖乖準備睡覺的寶寶,突然在阿慈一說「晚安」就大哭,阿慈離開房門後,寶寶大概都要哭著5秒到2分鐘不等,才安靜睡去。

阿慈百思不得其解。
午睡沒有這樣的情形,只要跟寶寶說:「睡覺時間到了!」寶寶就會抓著熊熊,乖乖自動躺在床上,屁股朝天睡覺去。就算不想睡,也會聽到寶寶喃喃自語、等著睡意來臨。
晚上睡覺時,寶寶也會乖乖抓著熊熊,準備閉眼睛要睡覺。但是只要聽到阿慈說:「寶寶,乖乖睡喔,媽咪明天天亮亮,太陽公公起床,就來叫你喔,晚安囉」寶寶馬上又張開眼哭起來。

不管解釋多久,阿慈一說晚安出門,寶寶就「該」起來,依舊持續5秒到5分鐘不等(「該」的長短端看當日的運氣與寶寶的決心)。

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阿慈幾乎推敲了幾百種可能,也幾乎做了各種實驗,但就算寶寶累極很睏,處於「一沾枕馬上呼呼大睡」的狀態,還是會[該]個兩秒才睡。

上星期,阿慈突然打通任督二脈地想到。
寶寶新發生的「睡前哭兩秒」的怪習,在返鄉過年期間都沒有遭遇到。
差別在於,怕寶寶在不熟悉的環境睡覺會害怕,所以在台南時阿慈會在房間等寶寶睡著。

於是阿慈第一天晚上,放寶寶上床後,就在寶寶房間摸摸摸...沒有跟寶寶講話或接觸,只是窸窸窣窣在房間整理東西,然後某一次就默默飄出房間。

寶寶沒有哭,乖乖睡覺,安安靜靜。

處理的方向可能對了!

怕養成寶寶「一定要媽媽在房間才肯睡」的新錯誤習慣。
這個「在房間摸摸摸」實驗,到了第三天,阿慈減少「摸」的時間(也是因為寶寶房間已經整理得很整齊,找不到東西可以摸了),更快就默默飄出房間,而且阿慈離開時寶寶根本還沒入睡。

寶寶依舊乖乖躺在床上等著睡著,沒有哭,過五分鐘再進房查看,寶寶已經睡著了。

到了第四天,阿慈猜想寶寶「不是要媽媽陪,而是不愛媽咪說晚安要離開」。
於是阿慈不在寶寶房間東摸西摸了,跟寶寶親親說晚安,說「明天早上天亮亮再來叫寶寶」,然後阿慈在寶寶房間頓一下,然後不說晚安而是默默飄出房間。

阿慈出房門後,還聽到睡不著的寶寶,抱著熊熊在床上自言自語,然後然後...就這樣睡著了~~

所以親愛的華生,答案是這樣的簡單。
原來:我家寶寶睡覺不愛說晚安(可以跟把拔說晚安,但最後一個離開房間的媽咪不能說,真是奇怪的堅持啊!)

從此
阿慈放寶寶上床,親親、說了一堆話後,然後不說晚安默默的飄走,輕輕地把門帶上。
睡覺恢復以往的寧靜。

呼~謎底終於解開了,請叫我福爾摩斯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und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